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用兵棋体会战争 —— 诺曼底战役推演笔记(三)

2024-5-17 06:36| 发布者: 井冈山卫士| 查看: 8022| 评论: 4|原作者: 草庐棋士|来自: 作者投稿

摘要: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伟大历史经验,但我们需要在具体情况下具体地分析问题。对于推演中的德军而言,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判断是失人还是失地。这不仅仅是“人”与“地”效费比计算的科学,更是在不确定性中从“应付敌人”到“调动敌人”的艺术。

用兵棋体会战争——诺曼底战役推演笔记

第三篇:第五回合至结束推演战报

 

 

作者:草庐棋士

 

在上一期的笔记中,我们总结了诺曼底战役推演前4回合的状况。前4回合的跨度为19446月的第2周至7月的第1周。在此期间,井冈山卫士指挥的盟军在诺曼底占领了一个南北纵深30公里,东西长度70公里的区域,如下图所示:

(第4回合结束时的战况)

 

在这个区域内,虽然井冈山卫士未能在瑟堡方向(绿色箭头)取得较大的进展,也没能在树篱地区达成有意义的突破,但是盟军占领了两个交通枢纽:面对美军的圣洛(灯光耀眼处)和面对英军的卡昂。第四回合的风暴天气让草庐棋士得以发动反击,从而救出了多数被美军包围部队(两支黑箭头相指处),并且包围了英军第43师(白圈处)。然而两个交通枢纽的丢失使得对峙线附近的德军后方多是南北方向(上下向)的公路。这种“离心机动”的格局导致德军沿着战线(东西)方向的调动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形象地说,德军后方的道路系统形如张开的手掌,而非五指握紧的拳头。德军的防线看似连贯一致,但是每一个区域内的德军都像是孤立的手指一样,一旦出现巨大压力,相互之间将几乎不可能进行有效支援。这种危险将随着德军防线不断被拉扯的越来越长而愈发严重。

德军能否后撤到一条更加有利的防线上来避免此种问题呢?理论上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图中蓝线就是一种可能性。蓝线西半部分几乎全部拥有河流和树篱的双重掩护,并且直接背靠内陆主要交通枢纽,看起来是一个能守又能走的选择。但是战争中并没有这种顺遂的事。第一,如果要现在(第5回合)后撤到蓝色防线,就意味着把原本的后撤计划提前了23周,留给后续机动的空间就会被大大压缩。第二,由于德军的机动部队和普通步兵之间存在极大的机动性差距,在后撤过程中的“步坦脱节”有可能导致掉队的步兵或是掩护他们的机动部队被歼灭,最终产生有防线但无兵可用的局面。第三,蓝色防线西端已经接近了树篱地形的南端。一旦被突破,德军将暴露在开阔地上任由掌握制空权的盟军屠戮。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伟大历史经验,但我们需要在具体情况下具体地分析问题。对于推演中的德军而言,在“人”(兵力)和“地”(有利地形)既不应迅速失去一者,也不可能能同时保全两者的情况下,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判断是失人还是失地。这不仅仅是“人”与“地”效费比计算的科学,更是在不确定性中从“应付敌人”到“调动敌人”的艺术。

4回合结束后的撤与不撤是德军开始推演以来的第一个重大战役决策。这个决策虽然没有第4回合的反击那么惊险刺激,有声有色,但是其对整个战局发展意义要远大于反击。堑壕里的枪林弹雨是战争,指挥部中的运筹帷幄也是战争。根据诸多因素的综合考虑,德军(草庐棋士)决定继续维持红色防线,暂时不撤退到蓝色防线。暂时不撤退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大大简化对美军动向的判断。现在德军不必担心美军进行什么复杂的机动,只需要判断美军的攻击中心是在西(沿海岸公路)还是在东(沿圣洛公路)就可以了。但是,由于第4回合德军在英军方向的成功反击,草庐棋士低估英军实力的错误一直没有得到纠正,其恶果将在以后逐渐显现。





10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0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井冈山卫士 2024-5-19 02:41
从历史上讲,盟军在法国登陆有三种选择。1)加莱登陆收益大风险也大;2)诺曼底登陆收益和风险都是中等,这也是德军不能理解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理由,因为德军长期处在“赌一把”的状态,无法理解盟军富家子弟的这种折中思路;3)在布列塔尼即以南登陆,风险小,但是收益也小。

在布列塔尼登陆可以很安全,但是容易被德军堵死在半岛,没法发挥盟军数量优势。在更南的地方则抓不住德军主力。

历史上巴顿向布列特尼进攻的直接目的是获取布雷斯特等重要港口。其次才是从南方反包围德军第七集团军。但是德军港口防御非常有效,导致巴顿的机动部队根本打不下来,这才退而求其次,转向包围德军。后世的英语战争史把巴顿吹上了天,其实没那么神。如果不是德军守得好让巴顿啃不下去,再加上德军统帅部执意发动反攻,怎么着巴顿也吃不掉那么多德军。
乐不眠: 不容易,草庐棋士百忙之中想起自己的账号密码了。  我个人对于德军的第一个战略重大决策,选择保地而不是保人是遗憾的。  当然我这是钢铁雄心四的经验,没玩过这 ...
...
引用 井冈山卫士 2024-5-18 22:54
这是草庐委托我发的,他实在是不会编辑图片。。。

这个旋转门的战术实际上是德军在二战中经常使用的战术。典型的就是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中曼施坦因的“王车易位”。事实上希特勒在看见了盟军突入布列塔尼的时候也看见了“旋转门”的机会,因此发动了莫尔坦反攻,试图切断突入布列塔尼的盟军的后路。在这个兵器的设计里,如果盟军突入布列塔尼,但是德军又能切断盟军后路的话,判定德军胜利。

但是“旋转门”要有两个条件。第一,己方应当拥有空中优势;第二,己方应当拥有接近满员状态的数个突击兵团。在历史上和本场推演里德军并不具备这两的条件。
乐不眠: 不容易,草庐棋士百忙之中想起自己的账号密码了。  我个人对于德军的第一个战略重大决策,选择保地而不是保人是遗憾的。  当然我这是钢铁雄心四的经验,没玩过这 ...
...
引用 乐不眠 2024-5-18 14:03
不容易,草庐棋士百忙之中想起自己的账号密码了。

我个人对于德军的第一个战略重大决策,选择保地而不是保人是遗憾的。

当然我这是钢铁雄心四的经验,没玩过这个桌游。

如果是我,我会选择保人,将部队撤退蓝线,因为
第一从战略情况上来看,盟军自北而下进攻,而德军自东向西补给,这对补给线是不利的。这时候有必要来一场“旋转门”作战,这在钢四里,是玩家经常使用的战术,即一方面撤退让敌军推进,一方面进攻,这一部分进攻达到牵制敌军,让撤退的部队不被包围,推进战线从而完成“旋转”的目的。
事后从德军和盟军的战线来看,确实是不断被扩大拉长,以至于“后方”巴黎暴露在敌人视野而最远的德军都快退到西班牙了。
这也是草庐棋士说自己是手掌而不是拳头的原因,部队机动太不方便了 。
第二,布列塔尼是个天坑,我玩钢四太了解这个地方了,萌新可能很喜欢从这里登陆,因为地形狭窄,海岸线长,几个师登陆就能形成有效纵深,不至于被包围攻击。
但是实际上占领布列塔尼的军队从一个角落出发,无论进攻还是防守都要面对因为内外圆战线的周长差距而带来的部队分布的差距,也就是说一个师很可能要同时面对敌方两个师,这是极其不利的,当然对于登陆作战来说,这是必然的,但是如果是在被反攻过程,自己的战线越来越短,部队越来越弱,敌军战线长,部队火力强,就很难受了。
所以通过旋转门,不仅可以防止在布列塔尼的军队被包围或是走海路撤退(德国没有制海权,所以大概率全军覆没),也可以为后续反攻留下基础。
引用 wzh 2024-5-17 18:03
嘶,隔了好久才发新一期啊

查看全部评论(4)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1 20:27 , Processed in 0.013514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