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793|回复: 4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资本主义漫谈之三 —— 上海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18 10:38:1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隐秘战线 于 2024-5-19 03:06 编辑

在开始阅读这篇文章前,请先来看看这部视频:《【emoji】网 络 精 致 上 流 女 孩 出 装 攻 略》
实在懒得看也不要紧,不需要画面仅凭文字你也完全能体会到小资产阶级“东施效颦”的恶臭气息:
今天gapday,穿上Lululemon瑜伽裤,戴上Applewatch,搭配Solomon鞋,很chill地citywalk,找一家brunch探店,下午选soe(一豆两喝)的coffee,买一份轻食salad当晚餐,最后再去家bistro小酌一杯,小酌完不用book,直接walk in酒店,真是美好的一次stay vaction,生活是种态度,就是要有这种属于自己的moment。
搭配评论区的置顶评论效果更上一层楼:
等我沪签过了一定要去上海玩利用gap day的时间在上海街头citywalk期待偶遇一个crush,穿着clean fit, 拿着ccd一边citywalk一边拍照,去吃个brunch,晚上来个bistro去酒店 staycation,再去武康路戴个apm耳机跟着老外无声dancing啦
哦对了忘记自我介绍了
我个人留的是狼尾渐变 一般内搭R星t恤 外搭f426拉链帽衫 再叠穿件 sta 卫衣 然后还要背一匡威红书包 我还爱 whoosis和 AC 鞋子的话我选择复仇风暴跟 手里是丁真联名锐克五代 手机是二手 iPhone 玩王者荣耀和原神 耳机里必然少不了姜云升的说唱 这么一整套下来 我会觉得我比较小众
哈哈 最后感叹一下你的视频好幽默,我在美国留学的时候身边的人都不懂这些梗,还是喜欢这个视频的感觉  ,回国真好一米八的我也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啦,不过我在闸北也只是短暂的待一段时间啦,我还要回黄浦的,毕竟我是黄浦户口
那么,正篇开始。

上海,这座被中国资产阶级政府称作“东方明珠”的“国际化大都市”——从它的称号开始就透露着一股“模仿经济”的气息,因为早在上海之前,香港就已经荣获了“东方之珠”的美誉(出自罗大佑1986年同名歌曲)。而从“珠”到“明珠”,不仅意味着套用香港的称号给上海有欺世盗名之嫌,而且还内含几分中国资产阶级同核心国家出身的香港资产阶级暗中较劲的意味。

上海是中资政权统治下少有的几个核心地区之一,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上海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74万美元——这个数字是中国大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两倍还多,强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略逊于斯洛文尼亚(前南斯拉夫成员国)。在中国这个半外围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核心地区往往意味着同样处于中资统治之下的广大外围半外围地区需要以“转移支付”的方式,为其输送剩余价值——有多少对外攫取剩余价值的能力尚在其次。上海与中国大陆其他地区间的矛盾,同样属于“一国内之核心半外围矛盾”的范畴。

一、上海,从来就不是什么搞“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地方
上海在软弱腐朽无能的清朝政府与英帝国主义签订《南京条约》以后,开始成为通商口岸。1845年英国在上海开设租界,开启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上海开设租界的浪潮:英法美意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纷纷开设租界。这些租界无论是在立法、司法还是行政上都不受中国政府的管辖,与外国领土基本无异。而时过境迁,这些租界领土早已随着帝国主义的衰落和新中国的成立而被收回——但那些殖民者原先在此建造的各类西式建筑,不仅没有被中国资产阶级政权加以改造,成为一个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反而成为了中国小资产阶级追求所谓“异国风情”、“民国风情”的象征,并大受吹捧。而这种利用原先殖民者遗留下来的各色建筑,带动当地旅游观光产业发展的做法,在我看来确实是要比其他地方模仿外国建筑风格搞“人造风景”的“模仿经济”,稍微“高级”一些的——因为上海的这批西式建筑,无一例外都是那些趾高气扬,视中国人为“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帝国主义“洋大人”们所建,而其他地方建起来的类似样式建筑只能算得上是“邯郸学步”,永远都不会有真正的“异国风情”。

也许是中资政权设立在上海当地的政府感受到了来自全中国人民那“朴素情感”所燃起的“灼热火焰”,于是在这些小资产阶级热衷于打卡拍照留念,在小红书还是抖音什么的小资产阶级彼此间臭味相投的平台上发几条动态,宣扬当地“异国风貌”的地方——多竖了几面五星红旗。

我一时,竟想不出究竟是小资产阶级对外国文化的趋之若鹜显其软弱无力,还是中资政府在这些地方竖起几片用国旗做成的“遮羞布”更显其软弱无力之实了。不过鄙人漫游互联网也有些年头,知道上海传出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闻少,小布尔乔亚闹出的丑事多;但是把前往核心国家时常需要的签证,用在脸上贴金——恐怕在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见。

二、“沪签”实则是自认为已“跻身上流社会”的小资产阶级,极度傲慢的象征
当我第一次听到“沪签”这个词,并在网络上查询其含义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注定是一个对中国广大劳动人民极具冒犯意味的词汇。因为“沪签”的出现,意味着发明这个词的那些上海小资产阶级不仅在精神上同中国人民完全剥离开来——而且还将上海这座位于中国大陆,历经国民党统治、历史社会主义洗礼跟资本主义复辟的城市,同中国完全分离开来。看似“港独”,实则比“港独”还要恶毒——港独无非是想让自己重归英国这个核心资产阶级“生身父亲”的“关怀之下”,而“沪签”衍生的“沪独”思想则是上海小资产阶级自认为只要同“中国”这个概念“割席”自己就能实现“脱亚入欧”成为和自己心目中的“洋老爷”一样的“人上人”了。可是香港的小资不搞这个,因为去香港是真的要签“证”,也就是“港澳通行证”的。

中国人民早在毛主席领导下的历史社会主义时期就领教到上海小资产阶级的傲慢,其中以1964年上映的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中出现的上海小资产阶级形象最为典型:西装革履,头戴金丝眼镜的小老板面带尖酸地,向一旁刚刚受了飞扬跋扈的美国人气的解放军战士说出“我们上海人,还是要同美国人做生意的”便是当下无数自由派小资产阶级内心的真实写照,还真是永不过时。

三、上海能成为中国自由派的“圣地”,要拜一人所赐
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复辟的开始,原先在历史社会主义制度下被压制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分子们卷土重来,又开始兴风作浪:他们一方面动起笔杆子,大书所谓“伤痕文学”对历史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极尽污蔑抹黑之能事;另一方面对新自由主义和资产阶级专政下的所谓“议会民主”大肆吹捧。而处在东部沿海,又有着短暂的帝国主义殖民历史的上海这座大城市,早在八十年代初就业已成为了自由派的大本营。

据现任中资政治协商会议主席的同学夏明所言,位于上海的名牌学府复旦大学,自八十年代起便自由派盛行。当时的复旦大学出于中修政府“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需要,便重点培养被认为是“新保守主义思想”的“二王”以作抵制。而随着全球范围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核心国家集团进一步加强新自由主义的反攻倒算,中国国内的自由派力量呈现出一步步增强的态势,并最终于1989年爆发自由派学生运动。

虽然在北京,1989年的这场学运最终以中修政府武力清场而结束,但是在上海情况却截然不同:刚刚卸任上海市市长,后成为中资领导人的时任上海市市委书记——对发生在上海当地的自由派学运采取了相较北京而言“极为温和”的处理方式(温和到能够获得国际资产阶级的“高度评价”)。也正是这一“极为温和”的处理方式,使得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诞生于上海的自由派势力相较其他经济发达的主要城市而言,得以基本保持完整。这一点极其重要,我们会在下文中提到这些未收到中修当局镇压的自由派,从九十年代开始在中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上海如果没有了这份“自由派”的“传承”,恐怕很难在中国的自由派心目中,取得如此至高无上的地位。

四、上海“一人得道”,自由派小资产阶级“鸡犬升天”

随着中资政权最终以“国营企业改革”、“大下岗”的方式,彻底摧毁了历史社会主义的最后一点遗产后,中国开始积极接受来自以美国为首的核心国家产业转移。而上海作为历史上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条件自然得天独厚。随着中国在资本主义体系中地位的不断上升,上海开始成为中国大陆的金融中心,其再中国半外围资本主义体系中的地位变得愈发令人只能望其项背——而在这之后,上海的小资产阶级又开始重新拾起来自父辈那一代人传承下来的的傲慢。

“乡毋宁”,恐怕是来到上海打工的无数无产阶级耳边最常听到的一句上海本地方言。地域歧视就是一个国家内部核心半外围矛盾的最直接体现:“乡毋宁”不仅是上海小资产阶级展现在全中国劳动人民面前来自核心地区的傲慢,更浓缩着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帝“霸权中兴”,新自由主义横行无忌为全世界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但是很不幸,在这个“社会主义尚未胜利”的年代,全世界人民面对美帝国主义、北约帝国主义的横行霸道,恐怕就如同来上海打工的无产阶级面对上海人“乡毋宁”的傲慢——忍气吞声,逆来顺受,暗作叹息。中国人民对这帮小布尔乔亚的气,还要再受几十年。

五、上海“今日无事”,可“岁月静好”乎?
应该说,中资政府对上海这个“马五爷”的待遇一直是不错的:连在新冠疫情期间都对这座城市“网开一面”搞起了“鸳鸯锅式封控”,尽管最终难以为继走向全面封控。对比中资政权对华北内陆省份和东北地区采取的种种倒行逆施,中资对上海简直就是个“模范仆人”——不过也不必对中资的这种厚此薄彼之举大行口诛笔伐之事,因为一国之国家机器在一地区的正规化程度之高低,与该地区在一国乃是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的地位呈强正相关关系。但是很显然,上海这座同中资一样高度依赖全球化体系才能得以繁荣昌盛的“国际化大都市”,必定是要随着反帝阵营对体系的进一步破坏而显出原形的;届时只能留下那些对全球化还留有怀念的那些“前朝遗老”们,对着曾经新自由主义“繁荣昌盛”的遗像,用着他们骂“乡毋宁”所用的吴侬软语,回忆那个曾经“居于人上”的年代了。

托洛茨基是托洛茨基,托派是托派,“马列托主义者”是“马列托主义者”
如果你要说“马列托主义者”是托派是托洛茨基——哥们你怎么不说纳粹是社会主义呢?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43#
发表于 2024-5-20 19:10:0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左小民 于 2024-5-20 19:10 编辑
隐秘战线 发表于 2024-5-19 22:46
感谢老同志能够给出自己的见解
我一向认为江浙沪闽一带,虽然整体上经济较内陆地区发达,但是不可将其视为 ...

不客气。你说的民族主义情况,我不太了解

我同意你的一些看法,江浙沪闽因为历史原因,工商业体量较大,改开初期也就形成了这么一股体制内工商业反对私有化、自由化的势力

但当时比江浙发达(或者差不多发达)的东北、京津,却没有出现什么像样的保守派势力。甚至大下岗中,也没有听说哪位东北干部,公然抗议走资本主义道路。我的感觉是可能和清朝的顺民文化、愚忠文化有关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42#
发表于 2024-5-19 22:55:39 |只看该作者
隐秘战线 发表于 2024-5-19 22:46
感谢老同志能够给出自己的见解
我一向认为江浙沪闽一带,虽然整体上经济较内陆地区发达,但是不可将其视为 ...

有关于地区人口意识形态倾向要经过调查研究,否则意淫会从错误的数据倒向错误的推论。

点评

隐秘战线  我赞成,可惜我势单力薄实在是找不来这么多资料  发表于 2024-5-19 22:57:1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41#
发表于 2024-5-19 22:46:2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隐秘战线 于 2024-5-19 22:55 编辑
左小民 发表于 2024-5-19 21:05
3、黑蜣作为民族主义自由派头子,成天像特朗普念叨中国一样,“上海!上海!一切问题都归上海!”就是同一 ...
感谢老同志能够给出自己的见解
我一向认为江浙沪闽一带,虽然整体上经济较内陆地区发达,但是不可将其视为一体从而片面地看待
江浙闽地区之所以如您所言,受到陈云影响整体意识形态偏左,恐怕还是因为自古代起此处便是富庶之地

而自毛主席去世,资本主义在中国开始复辟以后,原先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向内陆转移剩余价值以改善地区发展不平衡状况的这一步骤遭到强行打断——于是便有了当地官僚将这些剩余用在本地进而产生改良主义的空间

然而据我的观察,江浙闽一带的小资产阶级中持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且不说是什么样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者,要多于持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者——这一点完全可以称得上反常,不过原因倒也有迹可循

首先,江浙闽一带在现代史上,同国民党蒋介石、日本帝国主义、汪伪政权及败逃的台伪当局均有密切联系——如此高的“浓度”,让今日的中资政权不得不对当地自由派可能存在的任何活动保持高度警惕。不过自由派也挺弱智的,不是把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拿出来就是拿旭日旗,或者是穿日本军装或和服,亦或者是是在任何与抗日有关的纪念日发癫,实属人厌狗嫌

也正因这些,当地由于历史原因等而产生的强烈朴素爱国情感也在相当程度上起到了压制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作用,搭配中资政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民族主义宣传——当地小资远不及上海小资的逆天表现也就可以解释了

不过在新自由主义横行无忌的九十、零零年代,当地有关无论日本帝国主义还是国民党反动派等历史,却都因为中资的“无为而治”而未起到显著作用——反对新自由主义的思想斗争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当地群众的朴素爱国情绪在苦苦支撑,一直到现任中资领导人上台后宣传机器全面开动马力宣扬民族主义,转而开始打击自由派后才有明显好转。当然我不是说中资的好话,毕竟他们早干什么去了(笑)
托洛茨基是托洛茨基,托派是托派,“马列托主义者”是“马列托主义者”
如果你要说“马列托主义者”是托派是托洛茨基——哥们你怎么不说纳粹是社会主义呢?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40#
发表于 2024-5-19 21:05:0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左小民 于 2024-5-19 21:21 编辑
左小民 发表于 2024-5-19 19:43
据我所知,江浙沪的官僚系统在八九十年代,受陈云影响,还是偏左的。江泽民什么时候成了自由派的自己人了? ...

3、黑蜣作为民族主义自由派头子,成天像特朗普念叨中国一样,“上海!上海!一切问题都归上海!”就是同一个黑蜣,在金门事件上说,“死的渔民是内陆的,和我们福建有什么关系?”
那么,他这种福建人,和他骂的“上海人”有什么区别?

拜登上台以来,有些网络水军鼓吹全国倒欠江浙沪转移支付,有些水军把一切右倾问题的总根源都推给上海,让上海做替罪羊。仿佛上海的好坏成了一个焦点。对于这些乱七八糟、方向不明的政治湍流,我不建议左派网友去附和。

当然,我也承认上海作为资本主义重镇,非常腐朽、恶毒、堕落,土著很大一部分都是商业寄生阶级,充满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卑鄙无耻。但黑蜣老家泉州,或者随便什么东南沿海小城市,恐怕也比上海好不到哪里去。我写这些回复,多少有些看黑蜣不顺眼,逢黑蜣必反的味道。各位如果被上海人坑了,切勿找我算账(开个玩笑)。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39#
发表于 2024-5-19 20:39:4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左小民 于 2024-5-19 21:25 编辑
左小民 发表于 2024-5-19 19:43
据我所知,江浙沪的官僚系统直到一十年代初都是偏左的。江泽民什么时候成了自由派的自己人了?

走资当然是 ...

这里我还想说几点:

1、温时代,自由派文人的大本营是北京和珠三角,当时北京的主流经济学家和珠三角的南方系媒体被左派骂的很凶。江浙沪一系的买办经济,当然已经开始恶性膨胀了。但官僚队伍里,还出了周永康这种多少有些良心发现,给薄熙来搬救兵的人。

拜登上台以来,江浙沪成了自由派的大本营,从经济变迁的角度是不意外的,当然可能多多少少有美国的推动因素。

2、据我的了解,江泽民绝对不是自由派口中的自己人,是陈云一系的改开后保守派还差不多。南巡之前,传说稻子威胁江泽民“不换思想就换人”,还指定了和谐帝隔代接班,架空江泽民,又拉拢朱某某从保守派里反水。

看网上传言,习政府有通过一项历史决议,把改开以来的右派错误都让江泽民来背的打算。这恐怕只是欺软怕硬,欺负死者不会说话,是相当诡异的做法。朱、温这些还活着的人,恐怕连认错都不想认错。

就我个人对他的评价,从革命家的角度来要求他,他是个平庸无能的堕落变节分子,从阶级社会普通人的角度来看,他多少还有些廉耻。他下台后说,自己89年本来已经打算退休,上面决定他来当主席;还有包含98抗洪在内,只做了一点微小的贡献什么的。我没见到稻子、真人、朱、胡、温这些人,下台后有一丢丢类似的“罪己”。

特别是和谐帝,这人在位时“先进性”“八荣八耻”喊的震天响,下台后没见到他有过一点点呼吁回归社会主义、或者表示谦逊反省的表态。只知道他和习的私仇闹得不可开交,热衷争权夺利。这人可能才是改开以来最大的影帝,也是稻子没看错的好接班人!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38#
发表于 2024-5-19 19:43:2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左小民 于 2024-5-19 21:26 编辑

据我所知,江浙沪的官僚系统在八九十年代,受陈云影响,还是偏左的。江泽民什么时候成了自由派的自己人了?

走资当然是全国性的问题。赵某某、温某某以及他们的马仔莫言、刘晓波之流,很多都不是东南沿海出身的。在我的印象中,八九十年代的社会矛盾,首先是贫富矛盾,每个十八线小城市都有自己的先富阶级。00年代中国入世以后,随着97大下岗的恶果持续发酵、出口买办经济恶性膨胀、小镇富人移民北上广深(正如官富二代润出国),社会矛盾才加剧表现为地域之间的贫富矛盾。在10年代初,网上谈论的就比较多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37#
发表于 2024-5-19 08:02:01 |只看该作者
马儿在驰骋 发表于 2024-5-18 21:06
原神和崩铁这俩我倒是每天还在玩,二游里也就这俩还有比较多的可取之处,当然槽点也不少,其他的像明日方 ...

还真是,粥就突出一个把海猫那套价值观注入进去了,我其实某种意义上比较赞同乌有批的文章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36#
发表于 2024-5-18 23:42:29 |只看该作者
特浓的坎通人 发表于 2024-5-18 21:12
作为游戏壬应该玩过GTA系列吧,怎么评价

GTA玩倒是玩过,不过浅尝辄止,而且感觉跟美国大片一样,充满太多个人英雄主义色彩。

像《盟军敢死队》《荣誉勋章》《使命召唤》这些我倒是玩过不止一次,里面凡是和苏联沾边的都是各种歪曲。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35#
发表于 2024-5-18 21:12:59 |只看该作者
马儿在驰骋 发表于 2024-5-18 21:06
原神和崩铁这俩我倒是每天还在玩,二游里也就这俩还有比较多的可取之处,当然槽点也不少,其他的像明日方 ...

作为游戏壬应该玩过GTA系列吧,怎么评价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26 22:13 , Processed in 0.022354 second(s), 11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