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6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驻法大使表示中国不是战争当事方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6-4 21:33:5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据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微信公众号6月3日消息,卢沙野大使5月31日接受法国独立媒体“法律视角”采访,重点就中法关系、中美欧关系、乌克兰危机、G7广岛峰会、国际秩序等议题回答提问。

对于法国总统马克龙4月访华,卢沙野表示,从双边层面看,此访大大深化了两国政治互信,推动双边合作迈上新台阶。马克龙总统通过此访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两国元首就共同关心的议题进行深入交流,尤其是台湾等涉华议题。

被问及如何看待G7联合声明与马克龙表态有矛盾,卢沙野说,中方的确对G7联合声明深感失望。中国政府已向G7成员国提出交涉。这份联合声明在台湾、香港、西藏、新疆等几乎所有问题上都对中方进行了无端指责,甚至还发明了“经济胁迫”这个词来影射中国。“我知道法方试图软化G7对华立场,但G7最终还是发表了一份反华声明。”



针对中美欧的关系,卢沙野认为,“现在中美关系非常不好。但这不怪中国,要怪美国。因为美国只想维系霸权,认为中国对其霸权构成挑战。事实上,中国无意挑战任何国家。我们只希望发展好自己,让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中国现在是美国的头号敌人和对手。美方近年的所作所为就体现了他们的战略意图:遏制中国。他们认为单靠自己的力量不足以遏制中国,还需要盟友的帮助,因此才会不择手段地破坏曾经发展势头良好的中欧关系。在此之前,美国已成功利用乌克兰危机破坏了欧俄关系。”








卢沙野还提到中国对解决乌克兰危机提出的和平方案,但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接受中国的主张。“中国不是危机当事方,战事延宕不是中国的责任。我们提出和平主张,但无法强迫相关方接受我们的主张。我们能做的,就是推动实现和谈,推动政治解决。”

针对此前接受法国LCI电视新闻台引发的舆论风波,卢沙野回应说,“LCI电视台记者挑起这场论战是非常不公道的。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如果有人不同意,我们可以讨论,没必要对我发起攻击。我们可以讨论历史问题,讨论苏联解体,讨论史实。苏联宪法中有一条是关于加盟共和国退出苏联的,但还有其他条款规定苏联主权优先于加盟共和国主权。如果我的问题能引起人们对历史研究的兴趣,这不很好吗?”



卢沙野进一步指出,“我认为这场论战的关键不在于我说的对错与否,而在于在电视公开辩论中是否有言论自由。特别是在国际问题上,不同观点交锋并不可怕。比如对于乌克兰危机,西方国家和俄罗斯观点相左,但没有一个法官来判定孰是孰非。西方国家大谈特谈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但此前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恰恰相反,甚至今天在塞尔维亚和科索沃问题上,他们的立场也是相反的。他们对此怎么解释?可以讨论,但不能无端指责别人。”








卢沙野还谈到,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的一员。尽管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始终认为自己是发展中国家。因为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拥有同样的利益,即为更公平、更公正的世界秩序而奋斗。



“我们所追求的与美国利益背道而驰。美国总是想站在世界的顶端。过去5年,他们对华发动贸易战和科技战、大搞‘脱钩’,想打断中国经济科技发展进程,使中国永远处于美西方国家之下。这是不公平的。中国人民有权获得更好的生活,实现更好的发展,这是主权权利、合法权利。这也是中美存在冲突的原因所在。尽管中国无意挑战美国的头号地位,但美国依然视中国为主要威胁。”








卢沙野表示,事实上,中国的所作所为符合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有人提出“全球南方”的概念,这个概念有点奇怪。有人想把中国从“全球南方”这个集团中排除出去。但事实上,中国是“全球南方”的一部分。提出这个概念的人的真实企图是把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分割开来。因为美国将中国视作主要对手,不仅希望得到西方盟友的支持,还希望得到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但这是不可能的。

卢沙野最后说,西方总说中国变强大了就可能会出现“中国威胁”,这完全是天方夜谭。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好战的基因。中国是一个和平的国家。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23-6-4 21:34:53 |只看该作者
这位被称为“五星战狼”的资产阶级官僚把中国资产阶级在地缘政治中的左支右绌,进退失据的尴尬状况体现的淋漓尽致。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23-6-4 21:36:01 |只看该作者
既不敢实质上支持俄罗斯,又不敢名义上支持帝国主义。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2 04:42 , Processed in 0.025912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