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2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躺平学原理 —— 有没有发现,今年高考的社会关注度下降了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远航一号 于 2024-6-12 01:28 编辑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Z2LQy_sHVvebo1HlX1VvA

批注:尽管公众号是“躺平学原理”,但是作者自居做题家而且我感觉小资产阶级心态较浓。


这几天我因为感情问题心情很差,如果不是读者提醒,我甚至忘了有高考这档子事。

图片

这个选题来源于知乎网友,敏锐的网友发现,与往年相比,今年的高考似乎很安静,好像没有比考研考公拉开显著差距。既没有出现新梗新网红(如第一个走出高考的林欢),也没有铺天盖地锐评高考作文,甚至连吃这碗饭的张雪峰,今年也不敢乱说话了

图片

这事我还有点感触,大一时我是知乎超级深度用户(现在去知乎也就是找个选题),我还记得那时候知乎主流风向是高考万能论,不知道的还以为知乎被衡水中学控股了。事实上衡中也没这么魔怔,衡中最多会告诉你“高考之后,世界上就没有这么公平的考试了”。知乎网友会说:高考考得好的人,不但智商高、情商高、视野开阔、人脉广、综合素质强、好找对象,未来稳了,甚至长得也比大专的好看。什么考研读博考公,都是辣鸡,哪怕你读了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的博,含金量也不如985本。

当时有这种想法也很正常,因为以前经济确实是好。有大量只看学历,不看别的的岗位。只要你能拿到毕业证,摆烂四年直接投简历也不会太差。我的高一到研一,横跨了涨价去库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yq前、yq后、三条红线、史诗级救世。亲眼看着法律行业的要求在攀升,从“只要过了法考,就是金牌专业”,到要求读个研究生,到卡法本、再到要求实习经历。现在据说已经开始看绩点了,但由于我的绩点已经救不回来了,就没怎么关注。最幽默的是,我在律所实习,带教也是我的校友,他说:你们现在都好优秀啊,我上学时根本不知道有实习这码事。所以指望老同志理解年轻人的苦是不现实的,即使是毕业早的年轻人也理解不了毕业晚的年轻人。

果不其然,知乎风向也变了,先是以曹大佐为首的东北学派开始嘲笑做题家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不是真的看不起,实际上是在批判之前的高考万能论),主要是从高强度内卷带来的焦虑感,导致物质生活条件和实际幸福感不匹配和做题占用太多时间,缺乏两性经验导致找对象难的角度来批判。因为当时就业还没崩,只能从精神世界和私生活的角度来批判。现在就业也崩了,除了宇宙区长孙连城等少数大v还死守着科举思想,现在应试类话题下面基本都是自嘲和段子。

另一个原因是,考公分散了高考的热度。文凭能给你的,只是一个预期,但考公是真正的释褐试,真的可以“按分分配”。考公这个事就更有意思了,在我爹那个年代,gwy基本上是托关系走后门的代名词,现在风评反转了,省考双盲居然变成相对公平的择业方式了。考公在知乎上的风评也是跌宕起伏。最开始看不起考公,“人在美国,刚下飞机”,下了飞机之后还得踩一脚公务员。当时掌握话语权的是金融和计算机从业者。

过了一段时间,“第一个被抓的是学金融的,大吼一声扑向金融吹”,两财一贸分数线跳水。第二阶段是法学、中文系风评史诗级上升,我高考分最高的学生倾向于商科,法学热度一般,中文系经常是调剂专业。网络上有了体制外计算机,体制内法皇汉帝的卧龙凤雏,当时有“985生化环材不如三本法皇汉帝”的口号。现在计算机半截入土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时半会埋不完。法学已经入土为安了,以前是“先找个律所,实在不行考个公务员”,现在是“先试试考公,实在不行找个律所”,我认识的人普遍对考公不自信,但毕竟文凭不错,不至于一个律所都找不到。当下版本的新口号还没诞生,专业的评论员敢于进行预测,我预测下一阶段土木的风评会上升,学了土木,是真的只要有毕业证就能就业。

除了实用价值大幅缩水之外,高考的神圣光环也在被逐渐刺破。高中时,反复有人说高考是世界上最公平的老师。我年少不懂事,真的信了,高考完之后发现:

图片

等实现了省际难度统一化和城乡教育均等化再来谈公平。现在哪来的脸说高考公平,百京ip的吗?省际差异老生常谈,城乡问题却经常被忽视。我个人对素质教育没那么排斥,你真的觉得高考的城乡不均比素质教育的人民币不均强很多吗?很多人感觉不到五五分流的存在,觉得本科线有手就能上,是因为有山沟里的人在给你当分母。经济条件能负担起素质教育的人,也可以砸钱买学区房、请名师来辅导,搞应试教育一样能赢在起跑线上,山沟考生别说辅导班了,可能连AI怎么用都不知道。虽然从结果上看,素质教育会拉开家境殷实者和囊中羞涩者的差距,但素质教育过程中,学到的东西远比应试教育有用,对身心的创伤也没那么大。

图片

考研和考公还真就比高考公平,用一样的资料,看差不多的老师,没有城乡差距。全国统一竞争,没有省际差距。但现在形势不好,考研热度也下降了,于是考公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高考的生态位,分散了部分热度。

归根结底还是这件事情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高考完还要读研考公实习。文凭只是一个预期,想兑换成实际利益,中间环节越来越多,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把文凭砸在手里。有读者批评我,认为不应该把衡水模式和百京高考对立起来,因为百京考生也不容易,甚至要从小学就开始学到十二点。我对这个观点的态度按下不表,但有一说一,连百京教育资源如此丰沛的地方,都需要从小学开始拼命卷,经过万里长征,好不容易拿到文凭,之后却发现,后面还有九九八十一难,只能说高考这件事的投入产出比确实有待讨论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7 天前 |只看该作者
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不需要这种高考产生的劳动力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7 天前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隐秘战线 于 2024-6-10 21:21 编辑
马列托主义者 发表于 2024-6-10 20:43
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不需要这种高考产生的劳动力了
我觉得大佐还可以更大胆一点:连高考都不需要了
托洛茨基是托洛茨基,托派是托派,“马列托主义者”是“马列托主义者”
如果你要说“马列托主义者”是托派是托洛茨基——哥们你怎么不说纳粹是社会主义呢?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地板
发表于 7 天前 |只看该作者
“高考公平万能”算是和“吃饱饭了”是二位一体,前者若是破了迷信,就说明后者也大差不差。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5#
发表于 7 天前 |只看该作者
高考是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再生产的重要途径,全社会对阶级跃迁的渴望都被强压给了未成年人,最终未成年人半是自愿半是被迫地也成为了这样的人。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18 19:35 , Processed in 0.027300 second(s), 10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