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89|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李晓鹏写的《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6-6 00:46: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远航一号 于 2024-6-6 00:50 编辑

下面的材料是由意识形态网友提供的:

http://redchinacn.org/portal.php?mod=view&aid=51946



意识形态网友说:
自上次红中网推荐了李晓鹏的书之后,我把他的相关著作都翻阅了一遍,感觉他的书很适合用来对历史和经济方面的知识进行一个速成式的学习。上个月,他的公众号开始发布关于斯大林身世的系列文章,内容很不错,而且立场一贯正确。

今天又看到马列托网友的言论,希望各位不明真相的朋友,可以通过李晓鹏的文章,快速地了解斯大林和托洛斯基在历史之中的种种行为,来选择自己的导师。

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一)前言 (qq.com)
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二)从鞋匠之子到党的领导人 (qq.com)
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三)迎接列宁回国并代表列宁做政治报告 (qq.com)
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四)“一生之敌”托洛茨基火线入党 (qq.com)
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五)十月革命与苏俄内战爆发 (qq.com)
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六)天降猛男:内战中的斯大林 (qq.com)
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七)谁是刺杀列宁的幕后黑手? (qq.com)
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八)“列宁遗嘱”为什么没能打倒斯大林? (qq.com)
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九)斯大林如何保住了总书记的职位? (qq.com)
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十)斯大林是如何击败托洛茨基的? (qq.com)
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十一)新经济政策的存废争论与“三驾马车”决裂 (qq.com)
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十二)斯大林为什么要放托洛茨基出国? (qq.com)
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十三)斯大林是如何成为最高领袖的 (qq.com)
关于斯大林的读书笔记与再反思(十四)斯大林“五年计划”的巨大成功 (qq.com)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沙发
发表于 2024-6-6 01:15:56 |只看该作者
二十世纪最成功的领导人,没有之一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24-6-6 08:07:48 |只看该作者
好材料,先收藏,慢慢读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地板
发表于 2024-6-6 08:14:05 |只看该作者
这里也推荐一本书,《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与赫鲁晓夫的谎言》,有中文版,翻译质量不错。

可以破除许多对斯大林的“刻板印象”,也能从中窥探出冷战开始后苏共官僚集团的转变。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5#
发表于 2024-6-6 10:27:14 |只看该作者
王导 发表于 2024-6-6 08:14
这里也推荐一本书,《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与赫鲁晓夫的谎言》,有中文版,翻译质量不错。

可以破除许多对斯 ...

你说这书为什么中马库没有,哈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6#
发表于 2024-6-6 10:48:2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uisun 于 2024-6-6 11:31 编辑

不论是左派还是右派,布哈林还是托洛茨基,以及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理论家。喜欢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理论原则,所以左派在危机出现之前,就坚持要废除新经济政策,右派在危机出现之后,仍然坚持要继续搞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跟他们都不一样,他是一个实干家、实用主义者。在他看来,新经济政策的存废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把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好,不能给搞垮了。决定苏联社会主义成败的关键,不是农民高不高兴、农业发不发达,而是能否以最快的速度实现工业化。工业化是一切问题的关键。只有完成工业化,苏联才能在下一次世界大战中生存下来,才能在资本主义殖民列强环绕的世界生存下去。这个时间窗口是非常短的,他在1931年说过一句话:我们跟欧洲发达国家的差距有五十到一百年左右,如果我们不能在十年内把这个差距赶上来,等待我们的就只有灭亡。


这个估算估的非常准,因为正好就是十年以后,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这应该只是巧合,但这种危机意识是显然正确的。


斯大林的态度很简单:新经济政策主要是一个农业政策工具,能支持工业化,就保留它;不能支持工业化,就废除它。这个能与不能的判断,不是来自于理论,而是来自于实践,然后还要考虑党内的团结。党内大部分人也是实干派,主流意见都是跟着实践走的:新经济政策下,能把粮食收上来,就都不愿意去改,收不上来造成城市粮食危机,就支持改变。这样,斯大林也即在1927年底之前支持新经济政策,在1928年初之后反对新经济政策,这同时也是党内“多数派”的立场。


但布哈林派过不了“理论关”,他们已经花了很大的精力去“研究”新经济政策,从理论上论证了它的合理性。经过理论论证的东西,当然应该继续坚持。为了保住新经济政策,不惜降低工业发展速度。


斯大林派和布哈林派围绕新经济政策的存废,在政治局会议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谁也无法说服谁。


1928年的7月,在又一次政治局内部的激烈争论之后,布哈林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他去秘密会见了加米涅夫,试图跟“左翼反派对”联合反对斯大林。


这次会见是高度保密的,布哈林也特别嘱咐,只有李可夫和托姆斯基知道他来找加米涅夫了。但在会谈结束以后,加米涅夫凭记忆把布哈林跟他的谈话写了下来,做成一份速记记录给季诺维也夫和托洛茨基看。


季诺维也夫看了也就看了,但托洛茨基关键时刻动了一个坏心眼:他决定把这份记录泄漏给斯大林。


托洛茨基这样做,纯粹是出于搞阴谋诡计的逻辑:他要彻底撕裂“斯大林-布哈林”联盟。


这件事情充分的暴露了托洛茨基的政治本性:一个投机者和阴谋家。他在政治斗争中是没有道德操守可言的,为了个人利益随时可以出卖朋友和同志他这样做不仅出卖了布哈林,也出卖了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让他们处于非常尴尬和被动的境地。


1月30日,中央全会开会讨论这次密谈。双方在全会上再次撕破脸争吵起来,布哈林发表声明,说当前的农业政策是 “对农民进行军事封建剥削”,一定会走向破产,并导致共产国际瓦解,随后又提出辞去共产国际和《真理报》职务的请求。


2月7号,斯大林提出了妥协的条件:


第一,承认与加米涅夫的会谈是一个错误;


第二,承认1月30号的发言是“在激烈辩论时的气话”,并放弃这些主张;


第三,承认在政治局内协心工作的必要性;


第四,收回辞职请求;


第四,撤销1月30号在全会上的声明。


这个条件的核心是第一条,即布哈林认错,然后斯大林就当布哈林没有去见过加米涅夫,政治局继续对外以团结的形象示人。但布哈林头铁,坚决不认错,不收回辞职请求。


布哈林这个倔强的脾气,在反对《布列斯特和约》的时候就搞过一回事儿。当时列宁还是通过耐心的说服教育来让他回了头。这一次,斯大林的耐心没那么好,因为他已经拥有了独自控制大局的实力。而且,他也绝对不愿意在全速推动国家工业化的问题上退让。他认为这关系到苏联政权的生死存亡。

4月,经过中央全会投票,斯大林再次得到绝对多数的支持,布哈林和托姆茨基被解除了在《真理报》和工会的职务。不过,还没有开除出政治局,这也是留有余地的。一直到年底,布哈林看起来还是不愿意妥协,他才被撤销了政治局委员的职务。


在战胜了布哈林后,党内主要的反对派就全部被打倒了。也就是从1929年是4月开始,斯大林才正式确立了自己党内最高领袖的地位。


李晓鹏

点评

guisun  你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斯大林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  发表于 2024-6-6 11:00:51
今年考研啦  我感觉政治斗争就是这么残酷,这是很正常的。斯大林都把反对派送去枪毙了,很多时候在这种位置上就没有什么操守不操守可言了。  发表于 2024-6-6 10:59:16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7#
发表于 2024-6-6 10:55:3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uisun 于 2024-6-6 11:29 编辑

1927年5月,托洛茨基在共产国际的会议上发言,认为蒋介石的反动是“斯大林-布哈林”对外政策的严重错误所致。随后,他又和季诺维也夫联合搞了一个“八十三人政纲”,抨击共产国际在领导中国革命上的错误,指责斯大林等人的国内政策正在把苏联引向深渊。


1927年10月23日,中央全会讨论了这份声明,认为是在危机时刻分裂党的纲领,决定解除托、季二人的中央委员资格。同时,把《八十三人政纲》发给全党公开讨论。在全党讨论中,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党员表示支持中央的方针政策。


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拒绝接受全会和全党的决议,认为这都是斯大林操纵的结果,决定把争议扩展到党外,直接诉诸人民群众。他们组织地下印刷厂大量印刷和散发“八十三人声明”等政治传单,并组织支持者在各地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向中央施加压力。


11月7日,是十月革命胜利十周年纪念日。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街头出现了两支完全不同的游行队伍:一支是苏联党和政府组织的庆祝十月革命的群众游行,另一支是反对派分子组织的反对党中央的政治游行。双方在街头相互对峙、各自行进,而在后者的队伍中还喊出了“托洛茨基万岁”、“季诺维也夫万岁”的口号,并抬出了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的画像。反对派和支持党中央的游行队伍之间发生了小规模的武力冲突。


《反苏大阴谋》中说,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集团已经在准备发动军事政变。他们计划重演1917年“二月革命”的成功经验,也就是从街头抗议逐步升级为军事暴乱。首都气氛非常紧张,沙波什尼科夫将军奉命调动军队维持秩序,防止出现大规模流血事件。


反对派人数还是太少,主要以学校青年学生为主,没有闹起来什么大事儿。由于街头抗议这第一步就草草收场,后边的军事政变也就无从谈起。


斗争的双方都知道,当年沙皇政府就是被游行抗议引发的武装暴乱推翻的。托洛茨基看起来确有引导党内斗争向武装暴动发展的意图。出现这种事情,双方的彻底决裂遂不可避免。


游行冲突发生七天之后,11月14日,托洛茨基与季诺维也夫就被开除出党。


随后,在1927年12月召开的联共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中央全会在斯大林的主持下做出了将反对派分子“赶出党”的决议,包括加米涅夫在内的共计七十五名反对派骨干成员被一道开除党籍。


托洛茨基拒绝承认失败,还继续发文章抗议。1928年,处罚进一步升级,他被放逐到了遥远的阿拉木图,他的一些死党如拉狄克等人也被流放。


中央给托洛茨基的流放待遇还不错。在阿拉木图,托洛茨基带着妻子的儿子住在一个城郊的大庄园里边,拥有自己的藏书室和档案室,可以收发私人邮件和接见拜访者。


但他不甘心过这种淡泊的和受监控的庄园主生活,仍然继续躲在在庄园里对老部下发号施令,组织反对派活动。23岁的儿子谢多夫,成了他的秘密联络员。托洛茨基后来在《列昂·谢多夫:儿子、朋友、战士》这个小册子中写道:


“对外联络完全由列昂负责。他常在下雨的夜晚或者在大雪纷飞的时候离开房子,或者为了避开监视者的注意,白天躲在藏书室里,会见交通员的地点或者在公共澡堂,或者在郊外很深的杂草从中,或者在挤满了带着马匹、驴子和商品的吉尔吉斯人的东方式集市上。”


谢多夫差不多按照“一周一百条”的速度传递着秘密消息。


托洛茨基回忆说,从1928年4月到10月,他“收到约一千封政治信件和文件,约七百份电报。同一时期,我们发出了五百份电报和至少八百封政治信件”。


这种密集的政治联络很快就被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发现了。1928年12月,一个政府代表来向托洛茨基提出了严重警告,要求他立刻停止政治煽动,但毫无效果。这样,1929年1月18日,国家政治保卫总局特别会议做出决定,将托洛茨基驱逐出苏联。


这个处罚也是相当宽容的,而且稍微显得有点奇怪。


为什么是驱逐出境而不是逮捕下狱?为什么要主动放弃处置托洛茨基的主动权?


后来斯大林应该相当后悔这个决定,他没想到托洛茨基在被驱逐以后还会继续在国际国内组织那么大规模的反对苏联政权的活动。


我个人猜测,斯大林最初的想法应该是:你不是想搞世界革命吗,那就去欧洲搞吧,不要在苏联搞。我只想在苏联建设好一国社会主义,你去欧洲想怎么折腾都行,德国革命、英国革命随便你,只要不在苏联内部折腾,不给苏联惹火上身就行。


斯大林可能认为,把托洛茨基驱逐到欧洲,不仅可以消除他在国内的影响,还能给资本主义列强添点乱,大家甚至还能继续当革命战友,在不同的战线上为社会主义运动做贡献。


遗憾的是,托洛茨基完全不这么想。政治失败的羞辱让他对世界革命理想失去了兴趣,此后人生唯一的目标就是推翻斯大林、返回苏联掌握政权。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什么事情都可以干,包括和法西斯分子合作、支持德国入侵俄国、对斯大林及其盟友采取暗杀恐怖手段等等这让斯大林不得不改变想法,于1940年8月,德国入侵苏联前夕,派人把他杀掉了。


关于斯大林最终决定消灭托洛茨基是前因后果,我们会在后边细说。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托洛茨基离开苏联不是“逃亡”,而是斯大林主动把他放走的。名义上叫“驱逐出境”,但事实就是:不管托洛茨基怎么玩了命的反对斯大林,斯大林还是决定放托洛茨基一马。不仅给活路,而且给自由。


斯大林当然知道,一旦托洛茨基离开苏联,再打击就很困难了。托洛茨基到了国外,会更加肆无忌惮的写文章批评斯大林,这是可以预料的。在国内还能管一管,在国外就不可能管得了,造谣也好、辱骂也好,都拿他没办法。如果想让托洛茨基闭嘴,只需要加强监管即可,在阿拉木图,怎么收拾他都比在国外更方便。但斯大林没有这样做。所谓“人正不怕影子歪”、“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世界上抹黑苏联、抹黑斯大林的人太多了,多托洛茨基一个不多,少托洛茨基一个不少。只有当托洛茨基采取恐怖暴力手段甚至不惜投敌卖国来试图颠覆苏联政权的时候,斯大林才决心将其彻底消灭。

早在阿拉木图期间,托洛茨基就意识到通过正常的党内斗争程序已无法战胜斯大林。1927年11月27日,在德国当驻外大使的老部下、被列宁从书记处赶走的克列斯廷斯基,给托洛茨基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建议采取新的策略:让“托洛茨基分子”放弃公开斗争,假装向斯大林悔过,继续占据党内关键职位,从内部秘密争取更多的支持者,伺机推翻或者消灭斯大林的统治。


托洛茨基接受了这个建议。1928年开始,皮达可夫、拉狄克、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人按照这个策略,纷纷给中央写信悔过,谴责托洛茨基,承认自己以前的反对派活动是“惨痛的错误”。


斯大林宽大的接受了这些人的悔过,他们被很快批准从新入党,并被授予了新的职位。这些人回到党内以后,一边装扮成最热衷于吹捧斯大林的马屁精,在公开发言中怎么肉麻怎么来;一边暗地里继续扩大反对派组织,对外与托洛茨基勾结,秘密策划各种恐怖和破坏活动。这成为引发1937年“大清洗”的重要原因。


李晓鹏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8#
发表于 2024-6-6 10:59:3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uisun 于 2024-6-6 11:01 编辑

斯大林是布尔什维克内部“国内革命派”和“工人阶级派”这两个最重要的政治力量的代表。他从布尔什维克建党开始就一直在国内坚持地下斗争,并支持让工人阶级而非知识分子党员担当重任,来自国内革命者和工人阶级党员们支持他。而与斯大林斗争的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这四个关键人物,尽管政治观点有所不同,但都是同一类人,即他们都是长期流亡国外的、出身富裕阶层的知识分子,他们在党内的政治根基与斯大林不可同日而语。他们联合起来的力量是很大的,但他们自己又互相斗争,因此被斯大林各个击败。斯大林的胜利,是布尔什维克立足于俄国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历史事实所决定的。不是什么斯大林因为“幸运”或“阴谋”得到了掌控人事和纪检权力的“总书记”这个职位造成的。


斯大林的路线确实比托洛茨基和布哈林要更正确、更符合实际一些。它总体而言更加符合了苏联工人阶级和苏联国家的整体利益。在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路线无疑是正确的,绝不应该大力投入资源去搞“世界革命”;而“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办法,也只能是全速推动国家工业化,利用一战结束后短暂的时间窗口追赶欧美列强,一旦速度慢下来,新生政权就随时有被外国侵略者消灭的灭顶之灾。


李晓鹏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9#
发表于 2024-6-6 11:19:05 |只看该作者
托洛茨基还干过这种事情,这真是牛逼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10#
发表于 2024-6-6 11:28:18 |只看该作者
文艺标兵 发表于 2024-6-6 11:19
托洛茨基还干过这种事情,这真是牛逼

这就是托洛茨基的真面目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18 20:12 , Processed in 0.019392 second(s), 10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