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先“自”后“民”是非核心国家的通病吗? [复制链接]

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11 22:10: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远航一号 于 2024-5-11 22:12 编辑

先流行自由主义后流行民族主义是非核心国家的通病吗?
这个问题来源于我在读列宁全集《飞黄腾达之路》。文章如下:

不久以前去世的百万富翁、《新时报》的发行人阿·谢·苏沃林,他的一生,反映了和代表了整个俄国资产阶级社会历史中一个很有意思的时期。
  他步入生活之初,是个贫民,自由主义者,甚至还是个民主主义者;到了晚年,却成了百万富翁,成了一个扬扬得意的恬不知耻的资产阶级的吹鼓手,每逢当权者的政策发生变化,他都要出来献上一番殷勤。这对许许多多“有学识”、“有知识”的所谓上流社会人士来说,难道不是颇为典型的吗?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玩弄变节伎俩都能这样飞黄腾达,变为百万富翁,但至少有十分之九的人(如果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话)正是在玩弄这种变节伎俩,从激进派的学生开始,最后谋得某个公务部门或某种投机活动中的“肥缺”的。
  贫苦学生,由于交不起学费,没有进大学;县城中学的教员,兼做贵族代表的秘书,有时也在知名的富有的农奴主家里授几堂课;刚刚起步的、自由派的甚至是民主派的新闻工作者,倾向于别林斯基和车尔尼雪夫斯基,仇恨反动派,——苏沃林在上世纪50—60年代就是以这样的身分开始他的生涯的。
  同情英国资产阶级和英国宪制的自由派地主卡特柯夫,在俄国第一次民主高潮时期(19世纪60年代初),转向了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参加了猖狂的黑帮活动。
  自由派新闻工作者苏沃林,在俄国第二次民主高潮时期(19世纪70年代末),转向了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堕落到向当权者卑躬屈膝的地步。靠了俄土战争,这个追求飞黄腾达的人“大显身手”,找到了一条卖身投靠的捷径——他的《有何吩咐报》[49]因此获得了大量的犒赏。
  《有何吩咐报》这个雅号,苏沃林的《新时报》保持了几十年。这份报纸在俄国成了卖身求荣的报纸的典型。“新时报主义”成了背叛、变节和吹牛拍马的同义语。苏沃林的《新时报》是做“零沽零饮,均所欢迎”[50]的兴隆买卖的典型。在这里,他们什么买卖都做,从政治见解一直到色情广告。
  而目前,在俄国第三次民主高潮过去以后(20世纪初期),又有多少自由主义者沿着“路标派的”道路,转向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向民主派大泼污水,向反动派阿谀奉承!
  卡特柯夫—苏沃林—“路标派”,这就是俄国自由派资产阶级从民主派转向维护反动派,转向沙文主义和反犹太主义的几个历史阶段。
  觉悟的工人会愈来愈坚定自己的信念,他们懂得:资产阶级的这种转变是不可避免的,——正象劳动群众转而拥护工人民主派的思想一样。

我注意到在沙俄时期是存在自由主义转向民族主义的过程。

当代俄罗斯和中国也是这样,从八九十年代的新自由主义兴起到现在民族主义大行其道。日本似乎也是如此。

按我的愚见:当该国的资本主义刚刚兴趣的时候,或者强盛的时候当然是越向往“自由”,但是又因为其不居于核心地位又爬不上去,只好调用起民族主义来保护已经有的利益,并且对外转移矛盾。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1 21:46 , Processed in 0.030789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