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没有采用和苏联相同的铁路系统是一个错误吗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24-5-3 03:17:52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轨距,我猜是因为轨距越宽,转弯半径越大,中国的地形不像苏联那样主要为平原,所以不适合宽轨,这只是我的猜测,真实原因没有查过

铁路接触网电制,可以说新中国选择直接用工频50Hz 25kV是非常正确的,也是因为新中国的电气化铁路完全是一张白纸才可能这么搞。
早期的电力机车几乎全部使用直流电机或串励电机,推广交流接触网的困难主要是在车上实现整流的困难(使用直接利用交流电的同步电机或异步电机也是一个选择,但调速在当时太困难了)。半导体整流器件成熟以前,大功率的交流电转直流的任务,当时最好的选择是水银整流器,发热严重,怕振动,且笨重,不适合放在车上。直流接触网把这套笨重的东西留在供电所里,电力机车本身就非常简单,只要几个直流电机或串励电机、制动电阻和一套切换电机串并联的开关装置,就可以了。但是直流系统难以提高电压,限制了直流电车的功率。
另一个选择是低频交流,如德国和瑞士采用的,目的是既要交流电容易转换的方便,同时又能直接供给串励电机。但这种方案的局限性更大,串励电机本身性能很糟糕,而这种低于工频的交流电(德国选择工频频率的1/3)要靠设备完成工频电网到铁路接触网的转换,不比直流方案省事,这种低频交流铁路甚至可能会拥有自己的发电厂来给自己供电。
苏联开始发展电气化铁路的30年代,以上的直流系统和低频交流系统是当时的西欧各国的主流,苏联选择了3kV直流系统,一开始主要用于城市内和市郊的通勤,但是如前面所说的问题,选择直流系统只是权宜之计,其实很不适合苏联幅员辽阔的条件。对于国土面积很小的西欧国家来说,直流或低频交流系统作为历史包袱不得不维持下去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全苏联都用3kV直流是完全不现实的。匈牙利在50年代第一个实用化了工频交流电气化铁路,此后苏联和其他许多国家都开始尝试把铁路电制全部替换成工频交流。新中国没有历史包袱,直接选择了25kV工频交流。而苏联直到解体仍然没有完成替代,只换了一半左右,两种电制并存又增加了车上切换的麻烦。失败的原因也是半导体整流器件不成熟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15 12:49 , Processed in 0.016853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